English

英雄荒唐少年时

1999-10-27 来源:中华读书报 康慨 我有话说

一张大嘴巴,满口漂亮的白牙,永远年轻迷人的笑容,动人的演讲,这一切在1963年11月22日那个中午以后都不复存在。达拉斯街头响起的两记枪声,让成千上万的人亲眼目睹或是通过电视,看到了这个世纪最令人心悸的一幕。在南方的阳光中,他倒在他美丽妻子的肩头,一颗子弹已经穿过了他的脖子,另一颗则打飞了他半个脑壳。杰奎琳·肯尼迪就这样抱着他丈夫残破的头颅,他们的专车穿过仿佛已经凝固的人群,在那一瞬间,没有人能够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就这样死了,但是JFK的神话则从此诞生。

令很多历史学家和传记作者深感疑惑的是,在遇刺之前,JFK的总统任期还不满三年,而且除了成功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之外,他还不曾或者说来不及有过更为显赫的政绩。问题是这个人何以能够跻身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列,与林肯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比肩而立?他无尽的魅力来自何处?

尼基·汉密尔顿(NigelHamilton)是当代美国颇有影响的传记作家,以写作卡尔·桑德堡式的大型传记而闻名,他关于二战时英军将领蒙哥马利的三大卷传记曾荣获了著名的惠特布莱德奖。1993年,汉密尔顿又推出了经过多年研究和调查写成的肯尼迪传的第一部《JFK:不计后果的青年时代》(JFK:RecklessYouth),详细记述了肯尼迪1946年以29岁的年龄当选国会议员之前的生活:多病的童年,花花公子式的大学时代,英勇的炮艇艇长和年轻的议员。

中文版把这一部分译为《无悔的青春》,但“Reckless 一词实有“鲁莽”之意。在我们看来,“青春无悔”的生活也许只限于战时的英雄岁月,而青年肯尼迪放荡的学生时代倒更合“莽撞”和“不计后果”的解释。这莽撞的人生一段,足以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因为它看起来无论如何也不像是JFK的青年时代,要是这一段的主角换了比尔·克林顿,那还差不多。可事实上,青年克林顿比他当年的偶像更懂得洁身自好。

约翰·肯尼迪出身于天主教的爱尔兰移民家庭,母亲罗丝是个古板而虔敬的女人,任何一个脏字都会让她立刻过敏得浑身难受,他的丈夫约瑟夫却是寻花问柳的行家里手,尽管没有证据表明小肯尼迪在这方面得到了父亲的真传,但就肯尼迪——这个20世纪最为显赫的姓氏——家族中的大多数男性来说,风流倜傥显然是他们共通的品性。

他在哈佛和斯坦福上学期间的一个朋友是这样回忆当时的肯尼迪的:

在两性关系方面他唯一感兴趣的就是性交。当然也不能说是唯一,那是一种夸张。但至少是最主要的。是他自己向我承认的!是他告诉我的!他说:“我没有兴趣。大部分情况下,一旦我得到了某个女人,我就不想把关系再保持下去。我喜欢征服。那是一种挑战。我喜欢男人和女人之间的那种竞争。我就是喜欢那样。我喜欢追逐,但不喜欢屠杀!。”

这个日后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曾经是如此疯狂地追逐女性,沉溺于不尽的风流情事之中,甚至染上性病也毫不足惜。当他成了政界的明星之后,还与“大流氓的情妇、女间谍以及格雷丝·凯莉、玛丽莲·梦露等好莱坞大明星”搅在一起。

当然,小肯尼迪的风流情史并不是汉密尔顿这部“大传”的中心部分,但却是这位美国历史上最年轻和最具魅力的总统人生传奇的重要部分。作者同样怀有和我们一样的疑问,这样一个人,何以在生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死后又能以大写的“JFK 成为我们这个世纪的一个标志。

大导演奥利佛·斯通的杰作《生于七月四日》,生动地描绘了60年代笼罩在JFK巨大魅力之下的一代美国青年,总统对他们说:“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先要问一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这伟大的声音让他们热血沸腾,从此走上南越的不归战场,正如我们自己的那一代,听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伟大声音,奔赴虚掷青春的不毛边疆。

JFK这三个字母依旧充满了魔力,问题是,它们和它们背后的那个叫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的浪荡公子、性病患者、战斗英雄和第35任美国总统之间有着多大的距离呢?

比尔·克林顿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1963年——JFK遇刺的那一年,年仅17岁的克林顿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有幸在华盛顿特区受到了总统的接见。对眼前那个他无比崇拜的伟大人物花花绿绿的青年生活,年轻的克林顿当然不可能了解更多。但是30年后,当他住进了白宫,自己却不得不疲于应付一桩又一桩的桃色丑闻。他做得并不比自己的偶像更过分,只是时候不对,90年代毕竟不是一个轻易就能制造出英雄的年代了。

(《肯尼迪传》,昆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上、下卷,1202页,定价:57.00元)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